查看原文
其他

秋天、被窝、早八,你能想到啥?

雪人君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3-10-28

NOTICE! .

先来个小调查,

每天早晨被闹钟唤醒,

你属于哪种状态?



01

俗话说:“春困、秋乏、夏打盹儿,睡不醒的冬三月”。随着秋冬季来临(听说广州没有秋天),你是否越来越眷恋舒适的被窝呢?


虽然第二天有早八,你也要在床上多待那么一小会儿,明明计划是数到“三”就起床,结果瞄了一眼隔壁的舍友后,继续“躺平”。


最终,整个宿舍集体化身“赖床鬼”,陷入“一日复一日,明日继续赖”的死循环。


那么,为什么起床会如此困难呢?


+

+

苦衷一

自我不一致

Higgins的“自我不一致理论”(Self-Discrepancy Theory)认为,个体自我包括三个部分:

现实自我(Actual Self):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;

理想自我(Ideal Self):个体希望自己具有的表现;

应该自我(Ought Self):个体应该具有的表现。


自我不一致是由三种自我之间的不一致所引起的。假如“现实自我”与“理想自我”或“应该自我”的差距越大,就越容易自责,从而否定自己,于是起床变得十分痛苦。例如,当闹钟响起的那一刻,“应该自我”对应的行为是无论有没有自控力都要马上起床;“理想自我”表现为自控力很强,能够马上起床;“现实自我”对应的实际情况则是自控力较差,继续赖在被窝里。

+

+

苦衷二

睡眠惯性

早上被闹钟叫醒后,你是否迷迷糊糊、反应迟钝?这种刚睡醒后昏昏沉沉的感觉被称为『睡眠惯性』(sleep inertia),指的是刚睡醒时人的认知能力缺失、警觉性降低、感知和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。


睡眠惯性会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缓解。一般来说,这种状态集中发生在睡醒后15或30分钟内,严重时可以持续4~8个小时。


事实上,我们大脑中负责基础睡眠生理功能的脑干,几乎在瞬间就能“醒过来”,但是负责高级理性决策和控制肢体的大脑前额叶皮层,却需要慢慢被唤醒。


因此,刚睡醒的几分钟内,记忆力、逻辑思维能力、决策能力、注意力等都比平常低,也就不难理解‘起床困难’为何如此普遍了。



02

显而易见,赖床会使人浑身没劲、精神状态不佳。如果你想降低赖床的不适感,下面给你支支招:

1

调对闹钟

· 你定的闹钟是怎样的?

· 是手机的固定铃声?

   还是自己喜欢的歌曲?

· 你真的选对闹钟了吗?


一项研究发现,闹钟铃声会影响起床后睡眠惯性的强度。相比于那些“哔哔哔哔”的闹钟铃声,更具旋律性的铃声往往能让参与者更加迅速地清醒过来。所以警报性越强的闹钟,反而更不容易让人清醒噢!(今晚就调闹钟)


研究还发现,个人对铃声的喜好程度不会对睡眠惯性造成影响。可有趣的是,如果你将喜欢的歌曲设定成起床铃声,你很可能会从此讨厌这首歌。(慎重选择噢)

2

伸个懒腰

我们的身体有自己的节律,当体表温度与体内温度的差距缩小时,人就容易困倦,反之就容易清醒。通常情况下,人体在醒来后体内温度会逐渐升高,所以想要让自己快速清醒,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促进体内温度的上升,比如扩胸、旋转手臂、抬腿、压腿等伸展类的运动。

3

拉开床帘

让我们产生困意的褪黑素,在清晨时段分泌逐渐减少,这是为我们醒来做准备的。褪黑素的分泌量与光照量呈负相关,沐浴阳光是抑制褪黑素分泌的最有效手段,这就是人体睡眠周期与地球自转的24小时基本保持同步的秘密。如果你的床帘遮光效果不错,让大脑迅速清醒的办法就是拉开床帘,让自己沐浴在日光下。



03

其实,睡眠不足会增加睡眠惯性的不适感,因此早上起床困难很可能是因为你晚上没睡好。


谁不想睡个好觉呢?可一到晚上,相信很多人就会忍不住刷手机,一不小心就熬到了凌晨。放下手机后,躺在床上翻来覆去,怎么也睡不着。有什么方法可以改掉这种不良的睡前习惯、提升睡眠质量吗?


《睡个好觉》一书中介绍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——刺激控制疗法。它主要运用了经典条件性反射的原理,通过一些手段建立起有关睡眠习惯的条件反射。比如,如果你平时喜欢在床上吃零食、看电视,这样的行为持续下去,就会形成了“床-娱乐”的联系。


即使你想睡觉了,也可能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平复兴奋的情绪,难以很快入睡。因为以上行为违背了床用来休息的原则。因此,你需要破坏“床-娱乐”的联系,重新建立“床-睡觉”的条件反射。


具体来说,尽量不在床上做与睡觉无关的事,白天也少坐或躺在床上,这样才能安心地睡个好觉。


除此之外,一些实用tips也能帮助你改善睡眠:

\ | /

01 睡前可以适量饮食

含钙或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助眠作用,入睡前1.5小时摄入200ml以内的非刺激性流食(牛奶)或吃少量水果(一根香蕉)是不错的选择。

\ | /

02 逐步建立“躺下-睡觉”

的条件反射

如果宿舍条件不允许,或者改善睡眠初期觉得完全放下手机太困难,可以把躺下玩手机这一行为转变成坐起来玩手机,尝试逐步建立“躺下-睡觉”的条件反射。


\ | /

03 建立睡眠缓冲期

如果你的入睡时间很长,可以尝试在正式睡前建立一个约1小时的睡眠缓冲期,也可以称为“预睡眠”。在此期间你无需刻意让自己完成“睡着”的kpi,只需保持躺下、闭眼的状态,而不做别的事。等你的身体适应了慢呼吸的状态,入睡就会变得容易许多。




编辑 | 雪人君

排版 | 水水

审核 | 张奕华 林玛 宋姣姣

图片 | 网络


参考文献:

[1]  《睡个好觉》,[加]迈尔·克利格 著,高嵩 译,浙江教育出版社,2019.

[2]  王树青,曹晖 & 苏霞.(2017).亲子依恋、分离-个体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: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. 心理与行为研究(03),343-350+378.

[3]  环球科学:明天就要早起工作了?刚睡醒总是昏昏沉沉,可能是闹铃没选对


我知道你「在看」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